自信、果敢,甚至是巾幗不讓須眉的優雅與從容,在廣東鑫暉達機械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鑫暉達”)董事長徐鳳春身上展現得淋漓盡致。成立以來,在她的帶領下,鑫暉達規模不斷壯大,實力顯著增強,正逐漸成為行業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支撐地。
回望過去,徐鳳春覺得自己似乎每天都有使不完的勁兒。每當出現在公眾視野,她總是光鮮亮麗、端莊得體,侃侃而談近期的收獲,又有哪些新的思考,以及對公司下一步的發展規劃。
她樂于為自己貼上“勤奮”的標簽,“沒有休息日,16小時連軸轉”在她看來,正是像鑫暉達這樣處于上升周期的企業,需要有的工作狀態。而具體到企業的管理上徐鳳春更是事無巨細,很長一段時間里,她親自帶領團隊開拓銷售市場,改良生產技術。
同時,徐鳳春還是一個思維活躍且好學的老板。工作之余,她熱衷于出去上課、培訓,與其他的企業家交流,這也賦予她更多的思考和認知。徐鳳春用自己的行動和業績征服了市場,如今她掌舵鑫暉達這艘巨輪,繼續遠航。
集團化戰略循序推進
去年年底,鑫暉達正式更名為集團公司。徐鳳春在采訪中表示,歷經近20年的耕耘,從深圳到東莞,從大朗再到企石,如今鑫暉達已具備一定規模,銷售額突破了億元大關。
未來,為了沖擊3億元銷售目標、有效控制生產成本的雙重壓力,以及來自市場經濟、外部環境的考驗,鑫暉達決定實施集團化運作,對公司資產、業務、管理進行優化。
對管理進行深度思考,徐鳳春很早就開始了探索。她曾引用過楊國安教授知名的企業管理方程式:成功=戰略×組織能力,來解決遇到的各種問題。她表示,鑫暉達正在著力提高公司整體組織能力,從員工能力、管理模式、文化價值三個方面下功夫。
鑫暉達的調整與改變首先從內部開始。為了適應企業體量和產業結構升級的局勢要求,鑫暉達所實施的集團化管理,包涵了決策流程、組織架構、職級職責等方面都進行了優化。即集團總部制定戰略,并嚴格落實管控措施,包括公共關系、文化戰略等,以及營銷、財務、人力資源、研發等職責都將劃歸集團層面統一管理,實現內部成本統一核算、資金統一調配、關鍵崗位人才統一配置,高端客戶和戰略合作伙伴等統一管理維護。
“我們將加強內部的資源共享,在研發、采購、制造、銷售、財務、管理等運營流程實現平臺或渠道統一,提高運作效率,提升綜合競爭力,進一步節省成本和費用。”在徐鳳春看來,整體運營效率的提升是形成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是企業取得盈利的關鍵。
核心競爭力的養成
而鑫暉達的核心競爭力依然是產品。徐鳳春是一位極其注重品質的人,從聚焦某一個產品過硬的質量及領先的技術水平,到人性化操作,扎根于產品,銳意創新,將新的創意裂變成可行的技術,不斷縮短產品更新周期,化繁為簡,她要把每一個產品做到極致,甚至將每個流程優化做到極致。
也正是這份十數年如一日的堅持,在行業經歷了一次又一次的高光與低谷時刻,鑫暉達仍然能夠堅守初心,一點一滴地推動產品技術邁向世界一流。如今,鑫暉達完成了從傳統制造企業到優化流通和制造環節的轉變,成為流延膜行業值得信賴的卓越品牌。
在科研創新的道路上,徐鳳春一直沒有停下腳步,她帶領團隊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研發出了一個又一個具有跨時代意義實用技術。如:四軸高速換卷、負壓補償、高轉速螺桿熔融、多層共擠納米分層技術、三軸高速換卷技術、超薄纏繞膜復合印刷、生物可降解工藝技術等核心技術。在國家級期刊發表了《塑料擠出機自動沖洗換網技術與應用研究》、《機械工程及自動化技術的發展及應用》等論文。
經過多年的技術積淀,鑫暉達累計獲得授權專利92項(其中3項發明專利、85件實用新型專利以及4件外觀專利)、軟著1件,獲評“專精特新”企業。值得一提的是,由徐鳳春牽頭的“多層共擠高速智能流延膜機組”項目,榮獲2019年“天安數碼城杯”東莞市女性創新創業大賽企業組三等獎;去年,鑫暉達榮獲“2022年度廣東省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每一個成就背后都是全力以赴,鑫暉達用實際行動助力國產流延膜設備的技術發展,為提升產業全球競爭力做出了積極貢獻。
正如徐鳳春所說:“鑫暉達的發展定位是深耕高端流延膜裝備細分領域,做大做強民族品牌。為客戶創造更大的價值,這是企業的使命,也是我們一直堅持的事情。”
接下來,鑫暉達通過已有的先進技術和即將投產的新廠區,將打造自動化以及智能制造的生產鏈,完成制造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規模化批量生產。
全力打造行業新標桿
時鐘調回2020年,鑫暉達二期擴建項目奠基儀式在東莞市莫屋村基圍工業區1號舉行。現場來自地方政府、上下游企業近100位嘉賓,共同見證了這一里程碑時刻。
徐鳳春在致辭中表示:“二期項目總建筑面積約31247平方米,投資總額約1.5億元。這標志著鑫暉達將扎根企石,借助企石的產業資源優勢和地域優勢,持續加大對高端流延膜裝備,尤其是智能流延膜設備的投入,讓企業的發展實現更大的突破,創造更高的社會效益。”
歷時兩年多的建設,企石新廠區將于今年年內投入使用。據徐鳳春介紹,新廠區有著非常明確的定位。一方面,作為鑫暉達集團總部基地,將集研發中心、營銷中心、數字化中心、展廳中心、辦公及其他項目于一體;另一方面,將傾力打造成流延膜高端裝備產業園,集聚高端裝備上下游相關資源,為客戶提供更優質的設備和服務。
隨著新廠區的建成及投入使用,鑫暉達將依托先進的自動化生產工藝流水線、雄厚的技術研發力量,建設一個理念更先進、自動化程度高、管理水平強的大型研發、生產、裝配基地,全力打造行業新標桿。“今后,我們做好裝備制造的產業定位和細分領域,將建設不同系列的多個加工中心,做好功能的劃分,向專業化、自動化、高端化發展,將助力鑫暉達新一輪產能提升,助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新目標,使發展步入快車道。”徐鳳春也不再輕易為公司定目標,“順勢而為”成為她一直強調的詞。
但鑫暉達的企業愿景從未改變——“引領全球流延膜裝備進入新時代”。
持續關注重點發展發向
在徐鳳春看來,作為一家企業的引路人,可以不懂技術,但一定要懂政策、懂市場。
“面對發展機遇如何做出正確選擇,首先要聚焦國家優先扶持的領域。例如,早在2009年國家就提出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選擇推進節能環保、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車這七大產業。那么,每個產業中哪些細分領域值得投資、產業鏈現狀如何,是我們需要掌握的。”徐鳳春分析。
她還坦言:“要從熟悉的項目入手,從身邊的資源著力。鑫暉達做流延膜裝備近20年,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和資源,我們任何一個發展規劃,都是以此為基礎進行延伸。有了基礎更要把握好正確方向,企業在瞄定發展目標時,也要持續關注國家重點支持和發展的方向。”
2018年,《科技日報》連載系列——中國被“卡脖子”的35項關鍵技術吸引了徐鳳春的注意,其中有一篇《一層隔膜兩重天:國產鋰電池尚需撥云見日》的文章,讓她意識到國內市場上的“隔膜”,尤其是“高端隔膜”技術方面仍然存在明顯短板。徐鳳春敏銳地感受到了危機,更是機遇。
此后不久,針對光伏太陽能、鋰電池隔膜的前瞻性謀劃布局被提上日常,圍繞高功能薄膜生產線也已啟動了相關技術驗證。截至目前,鑫暉達在流延腔內共擠技術方面已取得重要突破,以往通過分配器將物料輸送到每一層,經常出現物料竄層,新技術有效地解決了竄層問題。
“高功能薄膜不僅需要精密的加工工藝,而且結合材料學、化工學等專業知識,才能達到擴散、偏光、潔凈等要求。”徐鳳春以電池領域的應用為例,如今市面上的導電隔離膜完全需要進口,生產難點在于塑料本身是絕緣體。“如果用在導電隔離膜上,要滿足傳導性就必須加入改性材料,才能實現導電和絕緣的切換。”
如何在一定溫度下進行改性處理的工藝,將是鑫暉達下一個需要攻克的難題。
尋找下一個風口
徐鳳春認為自己是一個時刻有緊迫感、危機感的人。“如今的經濟環境、產業生態、技術創新復雜而多變,要想沒壓力,就要有能力。這就要求我們必須跟上市場的步伐,不進則退,停就意味著放棄,意味著出局。”
為了避免被這樣“出局”,徐鳳春一直很努力。采訪中,她也風趣地舉例,《塑膠工業》這三年來對鑫暉達的數次采訪,很多次由于她的外出學習,更改了采訪日程。在她看來,不斷學習是保證企業持續創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也是企業家必備的素質。
“缺什么補什么,上網學習、去商學院系統學習、加入商會向同伴學習、吃飯聊天中也能學習,見賢思齊,甚至開會聽報告、聽論壇都是在學習。古往今來說,凡成事者莫不重視學習,莫不善于學習。”徐鳳春總結,企業要想尋求新的發展,就需要在學習中彌補短板。個人發展更要通過不斷學習,與時俱進,適應新的環境及變化,借助所見、所學拓寬自己的事業平臺。
在徐鳳春的身上,我們看到了好學、進取的精神,為了自己的目標努力奮斗的企業家的力量,和她發揮自身敏銳的洞察力和捕捉能力,以及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鎮定。在機械制造領域中,過去女性這個詞似乎夾帶著勢單力薄的柔弱,然而隨著徐鳳春這樣一批女性企業家的出現,帶動了一股“她力量”的迅速崛起,令人嘆服。
把握機遇 不負時代
“人之一生,有高山有低谷,在時間長河中不過是一瞬。”徐鳳春認為一個人成功與否,不在于當多大的官,有很多的錢,而是周圍的人是否尊敬和愛戴你。“現在的我多多少少完成了個人夢、小家夢、家族夢,借助鑫暉達這個平臺,幫助我的員工們實現了他們的個人夢或小家夢,并能為鄉村夢、中國夢出一份力,我深感欣慰與自豪。”
她也經常思考要調整企業發展速度,但絕不會是激進式的發展,這些年鑫暉達跑得太快了,現在需要慢一些。“慢下來,可以思考很多重要,卻一直被忽視的問題。我認為,一家企業的產值、業績固然很重要,但是技術研發、管理與人才梯隊建設同樣是公司強大的核心。”
為此,鑫暉達將引進1-2個省市創新科研團隊,一大批技術創新人才將在這里集聚、迸發,建設專業的技術研發團隊。同時加強與華中科技大學、華南理工大學、四川大學等高校院所的合作,強化技術依托,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搭建科技創新平臺,營造科技創新氛圍。
從中長期來看,政策方針在企業轉型進程中將扮演重要角色,特別是對外關系上,國家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這一全球價值觀,對內各級政府都在談發展產業集群,“抱團出海”、“抱團發展”、“抱團取暖”的呼聲不絕于耳。而這些動作和現象背后,是企業如何把握時代機遇的思考。
“我們正在努力融入廣深佛莞裝備產業集群的‘A字形’格局中。今后的競爭就在于誰能整合上下游資源,誰能更好的與數字經濟、現代科技服務業深度融合,率先打造出向前發展的新動能,業務發展就能取得明顯成效。”徐鳳春表示。
律回春漸,時盛歲新。對于徐鳳春來說,任何時候都是“信心比黃金更重要”,保持好定力與心態,勇敢、從容地直面考驗,更重要的是,找準方向、抓住機遇,更好發揮研發創新、產能規模、和市場資源三方面的能力優勢,融入新時代推進產業轉型的宏大場景。
我也在提醒自己,一個管理者的偉大,并不在于成功了之后有多輝煌,而在于:面對困難時的百折不回,等待機會時的耐心隱忍,身處低谷時的絕地反擊,受到誘惑時的不改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