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中國塑料機械工業是為高分子復合材料(俗稱塑料)成型制品在航空航天、國防、石化、電子、光電通訊、生物醫療、新能源、建筑材料、包裝、電器、汽車及交通、農業、輕工業等國民經濟各領域應用提供重要裝備的產業。其產品關聯度大、綜合性強,在國民經濟中日益顯示出極為重要的作用。塑料機械工業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國家和地區的國民經濟及技術發展水平。至2015年,我國塑料機械行業的生產產量已經實現連續15年位居世界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世界塑料機械生產大國、消費大國和出口大國。
中國塑料機械行業的發展也受到國家高度重視,先后被列入《裝備產業技術進步和技術改造投資方向》、《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創新指導目錄》、《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發展指南》、《節能機電設備(產品)推薦目錄》、《“數控一代”裝備創新工程》、《重大技術裝備首臺(套)推廣應用目錄》等促進裝備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這為加快中國塑料機械工業強國戰略提供了更為有利的條件和機遇。
“十三五”時期是確保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取得決定性成果、確保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重要時期,也是機械工業加快轉型升級、實施制造業“強國戰略”、參與世界先進制造技術競爭的重要階段。制造業的核心是裝備制造業,塑料機械是裝備制造業不可分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改革與發展也是確保完成上述戰略目標和任務的重要環節。為進一步轉變發展方式、推動行業轉型升級,加快實現中國塑料機械工業強國目標,特進行“十二五”總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如下。
二、“十二五”行業發展概況回顧
(一)行業總體情況
從“十一五”到“十二五”期間,中國塑料機械規模以上塑機企業工業總產值從2006年的221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580億元(預計),年均增速為11.3%;工業銷售產值從2006年的216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530億元(預計),年均增速為10.5%;出口交貨值從2006年的43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90億元(預計),年均增速為8.6%;利潤總額從2006年的17億元增長到2015年的50億元(預計),年均增速為12.7%。
同中國機械20多個主要行業橫向對比,近年來塑料機械規模以上企業平均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基本在9%左右,連續多年名列前茅,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同時不到50%的資產負債率也在所對比行業中相對較低,能夠比較合理的控制經營風險。
同時,塑料機械充分發揮“工作母機”的優勢,直接帶動了下游塑料加工工業每年2萬多億元的產值,廣泛應用于國計民生各領域。
近年來,塑機全行業加大科技投入,注重提升技術水平和產品質量,以自主研制的伺服驅動注塑機為突破點,大力研發節能產品,推動節能降耗成為中國塑機行業產品創新的最大亮點。目前,中國自主研制的伺服驅動注塑機,經國家質量監督部門鑒定和用戶實際使用,降低能耗高達40%~80%,節能效果在國際上領先,廣受國內外市場好評。
?
塑機企業不僅從硬件上改善生產環境、加快技術進步,而且從企業文化、制度創新、人才管理、協同合作等方面苦練內功,注重提升核心競爭力和長遠發展能力。行業中不僅誕生了規模世界第一的注塑機集團,而且涌現出一批非常具有活力和發展前景的骨干企業。國產塑機設備的市場競爭力也穩步提高,在國內的市場份額從2008年的49%,到2009年突破70%,2013年和2014年則將近80%。
(二)對外貿易情況
從2006年至2014年,中國進口注塑機、擠出機、吹塑機、中空成型機等主要塑機產品共計128815臺,進口金額近169億美元;出口共計618034臺,出口金額近110億美元,出口地遍布全球近180個國家和地區,貿易逆差約59億美元,年貿易逆差金額總體呈遞減趨勢。
其中,注塑機進口共計80678臺,進口金額約72.3億美元,進口數量和金額分別占62.63%、42.99%;擠出機進口共計12154臺,進口金額約 39.5億美元,進口數量和金額分別占9.44%、23.47%;吹塑機進口共計3217臺,進口金額近19.5億美元,進口數量和金額分別占2.5%、11.6%;塑料中空成型機進口共計1018臺,進口金額約2.5億美元,進口數量和金額分別占0.79%、1.48%。
注塑機出口共計177148臺,出口金額約60.1億美元,出口數量和金額分別占28.66%、54.73%;擠出機出口共計97359臺,出口金額約22.2億美元,出口數量和金額分別占比15.75%、20.22%;吹塑機出口共計131393臺,出口金額約11.5億美元,出口數量和金額分別占21.26%、10.43%;塑料中空成型機出口共計13200臺,出口金額約2.8億美元,出口數量和金額分別占2.14%、2.53%。
三、“十三五”行業發展形勢
(一)國際形勢
當今世界正在發生復雜深刻的變化,歐美發達經濟體風險有所減緩,經濟緩慢復蘇;而主要新興經濟體的增速整體下滑趨勢明顯,各自面臨不同的發展困境與瓶頸。大國關系復雜化進一步加劇,制衡與反制衡不斷上演、沖突與合作交疊并存。面對大國之間的戰略博弈和頻繁的局部動蕩與爭端,國際安全環境的復雜性、敏感性和不確定性顯著增大,塑機行業國際市場面臨新一輪挑戰。發達國家憑借其技術和人才優勢,仍然占據著世界塑機市場的重要地位。如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的精密、大型、高端塑機產品,由于具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的優勢,市場份額仍然在世界遙遙領先,對中國塑料機械產業形成較大壓力。同時,世界各國圍繞市場、資源、人才、技術、標準等各方面的全球競爭愈演愈烈,各種形式的貿易保護主義使得中國塑機行業所面臨的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多變。印度對華注塑機發起反傾銷日落復審,希冀繼續以高額的反傾銷稅進一步阻止物美價優的中國注塑機進口到印度市場。面對貿易保護主義的抬頭,中國塑料機械工業協會積極引領行業企業在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中充分了解國際規則,主動維護自身權益。
“一帶一路”沿線上的東南亞、中西亞、中東歐各國均為中國塑機的重要出口地,加快“一帶一路”建設則為促進中國塑機與沿線各國高分子復合材料加工業之間的產能合作提供了大好契機。
(二)國內形勢
適應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發展的需要,黨的十八大后新領導層在著力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礎上,對宏觀調控原則、方針、策略進行了重新審視,對現階段經濟形勢特征提出全面分析判斷,實施宏觀調控政策系統調整與創新。在“穩”字當頭的宏觀調控基礎上,中國經濟呈現出“經濟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態勢,宏觀經濟將在相當一段時期處于增速收緩并面臨下行壓力狀態,這對于為國民經濟各領域提供專用裝備的塑機行業而言,勢必對內需會帶來一定的沖擊,但是行業更應充分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機遇,苦下功夫促進轉型升級、推動自主創新、實施高端發展戰略,切實推進中國塑機由大變強的轉變。
中國塑料機械工業的顯著特色是以民營企業為主,約占行業95%以上,具有較強的市場敏銳性、自生發展動能、風險防控意識和濃厚的感恩文化。經過50多年的自我發展和淘汰,中小企業不斷崛起,產業層次逐步升級,經濟總量迅猛增長,國際競爭力顯著提高,科研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小行業展現出大氣魄。特別隨著政府主管部門的不斷重視,支持塑料機械行業的發展先后上升為國家戰略,吸引著世人廣泛關注的目光,行業地位和影響力也顯著提升。
隨著汽車向輕量化、環保化方向發展,塑料將在汽車工業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一個塑料化的汽車工業時代即將到來;全球醫療器械市場發展趨勢可與汽車和信息產業相比,正在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個支柱產業。隨著老齡化人口的增加,心臟起搏器、人工晶體、人工髖關節、人工膝關節等生物材料和植入體的需求不斷增加,醫用塑料具有市場需求大、發展潛力大和利潤大等特點。由于所有塑料均需經過塑料機械這個“工作母機”的加工,才能成型為各種塑料制品,因此,塑料機械產業擁有非常廣闊的市場前景。
四、“十三五”行業發展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高性能化、智能制造、綠色節能和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快優化產業結構,著力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加大技術改造投入,增強企業自主研發與科技創新能力,著力提高關鍵基礎件、共性技術和工藝水平;加強創新型人才培育和行業平臺建設,推進產學研用緊密結合;加大力度實施品牌、專利、標準戰略,進一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產業國際競爭力,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為推進“塑機制造大國”向“創造強國”、“智造強國”的轉變而持續努力。
(二)基本原則
根據上述指導思想,我國塑料機械工業發展應堅持如下原則:
1、堅持市場導向與政策推動相結合
突出企業主體地位,發揮市場在優化配置資源中的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因素,同時,爭取政府的宏觀指導和政策扶持,進一步規范企業和行業的競爭秩序,形成有利于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綠色發展,有利于企業運行、行業協調的機制和格局。
2、堅持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
堅持以轉方式、調結構為主線,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中心環節,鼓勵企業著眼于前沿領域,與科研院所和高校進行密切合作,加強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大力實施品牌戰略、知識產權戰略和標準化戰略,努力搶占世界塑機行業的制高點。
3、堅持國家產業導向與發揮特色優勢相結合
按照國家產業導向的總體要求,加強與政府部門的溝通銜接,立足我國塑料機械的產業基礎,進一步形成新的特色和優勢,著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4、堅持重點突破與整體提升相結合
引導企業著力開發新型高效、高性能、精密、節能產品,鼓勵重點企業和重點產業集群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加大重大技術裝備自主化力度,大幅提高關鍵基礎件、共性技術和工藝水平,全面提升行業整體國際競爭力。
5、堅持綠色節能與可持續發展相結合
堅持行業發展與節能環保、企業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大力開發低碳技術,推廣高效節能技術,推動節能降耗和清潔生產,合理利用資源,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品,堅決淘汰落后生產能力、工藝和設備,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征的產業體系。
五、“十三五”發展目標和重點
(一)發展目標
到2020年,主要目標如下:
1、產業規模邁上新臺階
確保塑料機械工業科學持續發展,使行業經濟運行平均每年增長10%以上,全行業工業總產值和銷售總額均達到880億元以上。與此同時,全行業資產總額、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等主要經濟效益指標都力爭保持10%的平均增速。
2、科技水平實現新提升
形成50個以上具有自主設計和制造能力的國家級、省級企業研發機構、技術中心,重點骨干企業的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達到5%以上,專業技術人員占從業人員的比例達到25%以上,主導產品加快升級換代,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和創新產品大幅增加,自主創新能力在重點領域取得新突破,力爭達到國際先進或領先水平。
3、市場份額得到新拓展
提高我國塑料機械產品的科技含量和質量水平,鞏固和擴大國內市場,使國產塑機裝備在國內市場的占有率穩定在80%左右。同時,大力升級出口產品結構、提高競爭優勢,力爭2020年我國塑機出口達到170億元以上、貿易順差10億元以上。
4、產業結構實現新提高
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和技術改造,培育若干家經濟技術實力雄厚、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形成一批參與國際分工、具有“專、精、特”優勢的中型企業,至2020年,形成以高新技術為先導、高效節能產品為重點、高附加值加工制造為亮點、高中檔升級發展、世界最大規模的先進塑料機械制造基地
。
5、發展方式取得新轉變
生產組織方式和重要生產工藝得到新的改進,現代智能制造業得到新發展,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物耗和污染物排放顯著降低,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大型企業集團的現代制造服務收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25%以上。
(二)發展重點
1、熱塑性塑料基體的碳纖維等先進復合材料制造裝備
2、具有智能制造特征的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裝備
3、精密高分子材料成型制造裝備
4、節能高分子材料成型制造裝備
5、超大型高分子材料成型制造裝備
6、國家大型工程配套專用設備
7、“一帶一路”建設配套專用設備
8、環境友好型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制造裝備
9、面向節材和輕量化的高分子成型制造裝備
為保障完成“十三五”發展目標并實現重點任務的新突破,我們將在行業內廣泛做好宣貫工作,并繼續積極爭取政府重視與相關行業的支持;健全交流平臺建設,重點抓好行業論壇、專題技術研討活動;繼續加強同國內外行業組織的交流與合作。由協會組織牽頭,以企事業單位、科研院校為主導,發揮行業專家智庫優勢,各方合力協調,共同推進中國塑料機械行業全面攀登新的高峰。